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近現代報刊導論
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ese Journals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蔡祝青 
課號
CHIN4041 
課程識別碼
101 436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501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3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1CHIN404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「報刊」是中國近代思想轉型時期的重要傳播媒介之一。報刊的出現不僅開啟了二十世紀文化發展的基礎建構,也促成了公共輿論的展開。自1815年,第一份中文報刊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》在麻六甲問世。甲午戰後,則為中國社會知有報紙之始。至維新知識份子,更將學校、報紙、演說同列為「傳播文明三利器」,使報刊的價值愈形生色。至1908年,報刊已成為晚清思想文化界最為可觀的「公共領域」(public sphere)。透過閱讀報刊,這深具虛擬想像特質,熔治高堂論說與生動世俗於一紙,依歷史來記時的新興傳播媒體,讓晚清的閱聽大眾在專制政治的箝制下,有機會凝聚成「想像的共同體」(imagined communities),和小說的作用類似,讓「虛構靜靜而持續地滲透到現實之中,創造出人們對一個匿名的共同體不尋常的信心」,因而形成現代民族的正字標記。
晚清社會既將報刊視作「養成輿論之前鋒」,報社則為「輿論機關」,在晚清最後十年,報刊更是最重要的公共輿論空間,因此,當我們在進行各種脈絡化(政治史、文化史、文學史、心態史等等)的文學研究與考察時,實有必要藉助報刊來重返事件現場,以求能進一步貼近遠逝的歷史現實。正因為報刊保存了文本的原生態,對於連載文本(諸如政治事件及其評論、社會事件及其評論、小說、戲劇、畫報、廣告等等)而言,更是一種持續而動態發展的過程,因此可讓我們從各種並列事件中尋求彼此間的(不)關連性與意義,即使這種(不)關連性與意義是被想像、編排出來的,我們正可藉此挖掘編輯主筆透過各種形式的主導、誘發,用以構築意義的立場。當我們將各式文本置回近現代報刊的脈絡,意謂著將各種文本還原成「開放的文本」、持續發展中的文本,並在精蕪並存、眾聲喧嘩的論述場域中,切實體驗近代讀者拿起新聞紙接觸文本、閱讀文本、同時接受中外時事、區域報導、以及上下階層資訊流通的真實感受,並且重新給予各式文本脈絡化的意義。
報刊不僅是近現代最為可觀的一手資料庫,將報刊作為研究方法也與西方文化理論諸如哈伯馬斯(Jürgen Habermas)的「公共領域」、布赫迪厄(Pierre Bourdieu)的文學場域(literary field)、安德森(Benedict Anderson)的「想像的共同體」等論辯議題得以互相參照,因而激活了海內外學界對於報刊研究的熱切探索,堪稱九零年代以來文史學科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。尤其近年來各式報刊的複刻版、影印本已透過「彙編」、「集成」的方式大量出版,更有各式大型數據庫的陸續開發,在保存史料之餘,又具備有檢索與計量功能,使得國內報刊研究的條件已日趨成熟,成為不得輕忽的重要議題。
本課程將在此基礎上,依序分為三個單元展開:(一)近現代報刊簡史;(二)返回現場:報刊作為史料與方法;(三)主題研究。希望透過課程循序漸進的安排,協助學生掌握近現代報刊的發展態勢,並能結合文化研究的方法與視野,激發更多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相關思考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協助同學瞭解近現代報刊在近現代中國之發展及其歷史意義。
二、透過近現代報刊與當代文化理論結合的主題式探索,展現近現代報刊可發展的多重面向。
三、藉由近現代報刊的研究視野,提示出脈絡化的文學研究方法與動態的文學生態空間。
四、藉由各式作業的設計,引導同學思考近現代報刊與文化研究結合的各種可能性,並進而反省當代文學與文化生產的相關議題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選課學生應準時出席。因故無法出席者,需上網請假,並以三次為限。
二、上課前需預習閱讀材料,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。
三、作業:近現代報刊評述,1000字。每人選擇一份近現代報刊(教師將提供清單),並進行評述。報刊選擇以不重複為原則。
四、分組口頭報告:以小組為單位,每人負責一次口頭報告。請就七大主題擇一進行閱讀資料之摘要與心得分享,原則上每3-4人為一組(將依實際選課人數調整),每組10-15分鐘,以PPT進行口頭報告。
五、各種作業應建立在上課聽講與討論、個人閱讀體會及蒐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,以達實際訓練之效。嚴禁抄襲或下載書面及網路資料,違者以零分計算。
六、準時繳交作業,逾期一週評分自動調降一個等第,逾期一週以上該作業以零分計算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教師自備講義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常表現(含出席狀況) 
10% 
 
2. 
近現代報刊評述(含口頭報告) 
20% 
 
3. 
分組口頭報告 
10% 
 
4. 
期中考 
30% 
 
5. 
期末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5  中秋節(放假日) 
第2週
9/22  課程簡介 
第3週
9/29  單元一:近現代報刊簡史
(一) 總論--中國近現代中文期刊發展簡介
閱讀材料:祝均宙:〈中國近現代中文期刊發展脈絡及其特色〉。 
第4週
10/06  (二) 分論—文藝報刊
閱讀材料:陳平原:〈稿費制度與近世文學〉,收於陳平原主講,梅家玲編訂:《晚清文學教室:從北大到台大》,頁42-69。 
第5週
10/13  (三) 分論—畫報
閱讀材料:1)阿英:〈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〉,收於氏作:《晚清文藝報刊述略》;2)吳果中:〈中國近代畫報的歷史考略——以上海為中心〉,收於《新聞與傳播研究》(2007年2月),頁2-10, 94。  
第6週
10/20  單元二:返回現場:報刊作為史料與方法
(一)報刊作為史料:二十一世紀最有潛力的文史資料庫
(二)報刊作為方法:1)文學場域、返回歷史現場;2)報刊數據庫
閱讀材料:陳平原:〈報刊研究的視野與策略〉。 
第7週
10/27  (三)報刊考察:台大圖書館藏近現代報刊指引
※口頭報告:個人認養報刊之特色 
第8週
11/03  ※口頭報告:個人認養報刊之特色 
第9週
11/10  單元三:主題研究
(一)傳教與圖像敘事
閱讀材料:陳平原:〈晚清教會讀物的圖像敘事〉,收於氏作:《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》,頁3-48。
◎繳交作業:近現代報刊評述。 
第10週
11/17  (二)圖像晚清與想像世界
閱讀材料:1)《點石齋畫報》選讀;2)陳平原:〈晚清人眼中的西學東漸—以《點石齋畫報》為中心〉,收於氏作:《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》,頁49-126。 
第11週
11/24  (三)《新青年》與五四運動
閱讀材料:陳平原:〈思想視野中的文學--《新青年》研究〉,收入氏作:《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》,頁54-126。 
第12週
12/01  (四)公共空間
閱讀材料:1)李歐梵:〈〈批評空間〉的開創—從《申報》「自由談」談起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19期(1993.10),頁39-51。
2)陳建華:〈1920年代「新」、「舊」文學之與文學公共空間的轉型—以文學雜誌「通信」與「談話會」欄目為例〉,收於王汎森等著: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轉型時代》,頁429-461。 
第13週
12/08  (五)性別觀照與女性文學
閱讀材料:1)夏曉虹:〈晚清女報的性別觀照--《女子世界》研究〉,收於氏作:《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》,頁67-113。
2)胡曉真:〈文苑、多羅與華鬘—王蘊章主編時期(1915-1920)《婦女雜誌》中「女性文學」的觀念與實踐〉,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》第12期(2004年12月),頁169-193。 
第14週
12/15  期中考試 
第15週
12/22  (六)現代性
閱讀材料:李歐梵:〈印刷文化與現代性建構〉,收於氏作:《上海摩登—一種都市文化在中國,1930-1945》,頁45-86。 
第16週
12/29  (七)廣告
閱讀材料:1)夏曉虹:〈晚清報刊廣告的文學史意義〉,《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》2008年12月第4期,頁92-96;2)黃克武〈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,1912∼1926〉。 
第17週
1/05  期末報告大綱(含摘要500字及段落安排)報告並討論。 
第18週
1/12  期末考週(不上課)◎繳交期末報告(至少4000字)。